“認證認可座談交流會”在京召開
時間:2018-03-14 15:52:46
為進一步推進出口食品企業“逐一幫扶”行動計劃落實,幫助食品企業全面了解“同線同標同質”(以下簡稱“三同”)工程申報、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和有機產品認證等工作,提升質量管理水平,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以下簡稱“科信中心”)于2018年3月9日在京舉辦“認證認可座談交流會”。會議由科信中心包大躍首席顧問主持。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包大躍首席顧問

會議現場
參加此次會議的有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院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關司康玉燕副司長、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黃斌副主任、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陳恩成處長,和食品企業代表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關司康玉燕副司長
“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具有完善的保護機制和溯源管理制度,其標志是知識產權,受到國家行政的保護”,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關司康玉燕副司長首先介紹了我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的進展。
她特別指出,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順應國際生態發展潮流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企業品牌建設,幫扶企業向市場提供生態產品,彌補了市場供給缺口,同時以國家公信力作為背書有效滿足市場對于生態產品、安全產品的消費需求,把“中國制造”推進轉變為具有生態原產的高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的品牌。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黃斌副主任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黃斌副主任重點介紹了“三同”工程進展情況和出口食品企業“逐一幫扶”行動計劃。“三同”工程起源于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視察質檢工作時所提出的:“要積極促進出口企業內外銷產品在同一生產線、按相同的標準生產,達到相同的質量水平,即‘同線同標同質’”。
2016年,質檢總局實施出口食品企業內外銷“三同”工程。2017年,全國35個直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成立739個工作組,為“三同”等企業和認證機構提供技術培訓498場次,參訓企業、認證機構、監管部門人員累計33876人次。截至目前,已有2600家出口食品農產品企業的10090種產品達到“三同”要求并上線。
根據《國家認監委關于進一步做好2018年出口食品企業質量管理升級“逐一幫扶”行動計劃的通知 》(國認注[2018]11號),2018年國家認監委將繼續落實2017年部署的各項幫扶措施,根據企業的需求和實際情況,主要通過10個“方法+”的形式和舉措開展質量管理升級幫扶,暨ISO+、食品防護+、SPC+、國際認證+、對外注冊+、走出去+、‘三同’+、RD+、品牌+和黨建+。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陳恩成處長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陳恩成處長詳細介紹了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及有機產品認證管理。他指出,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制度是對輸華食品入境前的前置監管,主要強調對境外食品企業的生產過程控制,是一種“防患于未然”的管理手段,其本質是風險控制與預防。2012年至今有了飛躍式增長,2017年共涉及90國、16774家企業,主要包括肉及肉制品、水產品、乳品和燕窩等。
在有機產品認證管理方面,國家認監委開展了完善認證制度、加強認證監督、開展示范創建、推進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共有66家認證機構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活動,有1.1萬家企業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7萬張,有機標簽備案17.4億枚。2018年將進一步優化有機產品認證全過程追溯體系、著力推動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有機認證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加快推進有機產品認證國際互認、加大認證事中事后監管力度以及開展“全國有機宣傳周”等多種形式宣傳有機認證。
在答疑交流環節,來自聯合利華、恒天然、雅培等企業的代表積極踴躍提出有機產品認證國際互認、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延續注冊、注冊信息變更等方面的問題,到會領導逐一進行了深入解答。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院士
最后,在會議總結時,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院士指出:“三同”工程意義重大,有助于提高中國產品的質量水平,提升中國產品的國內國外聲譽。食品安全和質量密不可分,離開了質量,安全也無從談起,食品企業要積極支持“三同”工程,共同增強人們對中國食品的信心。國家認監委在認證認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國際互認方面,認證制度設計科學、體現了非常高的技術水平,但在認證制度執行、有機產品發展戰略等方面還有待繼續改進。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包大躍首席顧問

會議現場
參加此次會議的有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院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關司康玉燕副司長、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黃斌副主任、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陳恩成處長,和食品企業代表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關司康玉燕副司長
“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具有完善的保護機制和溯源管理制度,其標志是知識產權,受到國家行政的保護”,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關司康玉燕副司長首先介紹了我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的進展。
她特別指出,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順應國際生態發展潮流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企業品牌建設,幫扶企業向市場提供生態產品,彌補了市場供給缺口,同時以國家公信力作為背書有效滿足市場對于生態產品、安全產品的消費需求,把“中國制造”推進轉變為具有生態原產的高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的品牌。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黃斌副主任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黃斌副主任重點介紹了“三同”工程進展情況和出口食品企業“逐一幫扶”行動計劃。“三同”工程起源于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視察質檢工作時所提出的:“要積極促進出口企業內外銷產品在同一生產線、按相同的標準生產,達到相同的質量水平,即‘同線同標同質’”。
2016年,質檢總局實施出口食品企業內外銷“三同”工程。2017年,全國35個直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成立739個工作組,為“三同”等企業和認證機構提供技術培訓498場次,參訓企業、認證機構、監管部門人員累計33876人次。截至目前,已有2600家出口食品農產品企業的10090種產品達到“三同”要求并上線。
根據《國家認監委關于進一步做好2018年出口食品企業質量管理升級“逐一幫扶”行動計劃的通知 》(國認注[2018]11號),2018年國家認監委將繼續落實2017年部署的各項幫扶措施,根據企業的需求和實際情況,主要通過10個“方法+”的形式和舉措開展質量管理升級幫扶,暨ISO+、食品防護+、SPC+、國際認證+、對外注冊+、走出去+、‘三同’+、RD+、品牌+和黨建+。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陳恩成處長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陳恩成處長詳細介紹了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及有機產品認證管理。他指出,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制度是對輸華食品入境前的前置監管,主要強調對境外食品企業的生產過程控制,是一種“防患于未然”的管理手段,其本質是風險控制與預防。2012年至今有了飛躍式增長,2017年共涉及90國、16774家企業,主要包括肉及肉制品、水產品、乳品和燕窩等。
在有機產品認證管理方面,國家認監委開展了完善認證制度、加強認證監督、開展示范創建、推進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共有66家認證機構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活動,有1.1萬家企業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7萬張,有機標簽備案17.4億枚。2018年將進一步優化有機產品認證全過程追溯體系、著力推動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有機認證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加快推進有機產品認證國際互認、加大認證事中事后監管力度以及開展“全國有機宣傳周”等多種形式宣傳有機認證。
在答疑交流環節,來自聯合利華、恒天然、雅培等企業的代表積極踴躍提出有機產品認證國際互認、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延續注冊、注冊信息變更等方面的問題,到會領導逐一進行了深入解答。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院士
最后,在會議總結時,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院士指出:“三同”工程意義重大,有助于提高中國產品的質量水平,提升中國產品的國內國外聲譽。食品安全和質量密不可分,離開了質量,安全也無從談起,食品企業要積極支持“三同”工程,共同增強人們對中國食品的信心。國家認監委在認證認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國際互認方面,認證制度設計科學、體現了非常高的技術水平,但在認證制度執行、有機產品發展戰略等方面還有待繼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