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陳君石:“減鹽減油減糖”需多方科學推行
時間:2020-01-04 08:56:00
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歐陽曉娟)1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專家解讀”。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對熱詞之一的“減鹽減油減糖”(簡稱“三減”)進行了解讀。

陳君石表示,“三減”是針對中國飲食特點提出的,具有非常充分的依據。政府應制定相應政策、策略、法規來主導“三減”行動,餐飲業、食品加工企業則需減少鹽、油、糖使用,居民則應在日常烹飪過程中,逐步減少鹽、油、糖使用。
“三減”是合理膳食的重要部分
減鹽、減油和減糖稱為“三減”,是實現合理膳食的一個重要環節。陳君石表示,“三減”的提出是有充分科學依據的,首先是鹽吃多了不好,會導致血壓升高,而且中國人吃鹽比較多,有研究數據表明,只要把中國人的吃鹽量降下來,血壓是會隨之下降的。“不但是高血壓人群血壓會下降,正常血壓人群也會下降。這個證據應該是非常充分可信的。”
第二是“油”,在陳君石看來,油是高能量物質,本身有一些營養成分,但其在膳食里的主要貢獻,除了口味之外就是能量,油吃多了能量就會多,能量多了就會影響體重和新陳代謝。第三是糖,中國人總的來說吃糖并不是很多,但現在的趨勢是糖的消費量逐年增加,尤其是青少年喜歡的食品,糖含量越來越高,其實,糖沒有什么太大營養價值,但是很好吃,口味好。
陳君石說,“減鹽、減糖、減油”實際上是針對中國現在膳食的特點提出的,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三減”不是孤立的,它是整個合理膳食的重要一部分,合理膳食除了“三減”之外還有很多內容。與“三減”有關的就是家庭、食品加工行業、餐飲行業,當然還有管理者、政府等等,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做好“三減”。
“三減”需政府行業居民多方面推進
如何進行“三減”?陳君石認為,開展“三減”行動需要在符合中國國情的狀態下循序漸進,不能一口氣吃成胖子。首先需要提高認識,不管是政府監管部門的認識,還是食品行業的認識,還是廣大消費者的認識。
改變人們的口味需要有時間,人們喜歡吃鹽,隨著時間的延長,假如能夠認識到鹽和健康的關系,口味是可以改變的,但是不能很快。另外,烹調、方法和食品加工工藝的改進也需要時間,不能一蹴而就,要按照科學的規律循序漸進。“三減”目標需要達到,但也需要穩步前進;積累經驗,在制定的計劃上一步一步往前走才能達到目標。
陳君石建議,“三減”需要各方聯動,因為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企業的事情,各方聯動要協調推進。從政府角度,應制定相應政策、策略、法規來主導“三減”行動;餐飲業、食品加工企業要通過減少鹽、油、糖使用,在標簽或服務過程中宣傳引導以及提供不同水平鹽、油、糖含量的多樣化產品供消費者選擇。居民在日常烹飪過程中,逐步減少鹽、油、糖使用。媒體要通過合理膳食、“三減”行動等的宣傳,正向引導“三減”作為一種新“食”尚。
此外,“三減”還需科技引領,科學推行。陳君石認為,食品工業和餐飲業應根據消費者健康需求,加快營養轉型升級,主動采取措施,減少食品中鹽、油、糖。這需要增加科技方面的支持,夯實科學基礎,解決“三減”可能帶來的產品風味變化、保質期縮短等問題,要創新研發新食品,以科技來引領健康轉型。此外,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存在的膳食營養問題不盡相同,營養科普教育要有針對性,體現差異化,營養干預要精準,政策的推行也要基于科學,實際可行,重在引導企業提供更多差異化產品供消費者選擇,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新京報記者 歐陽曉娟 圖片來源 大會供圖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