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為每天喝提神飲料而死亡,功能飲料是否值得追捧?
作者:阮光鋒
時間:2015-05-22 18:53:00
近日,日本福岡大學法醫學教室透露,日本九州地區一名20多歲男子因長期飲用具有提神效果的含咖啡因飲料而死于咖啡因中毒,這也成為日本國內首個長期服用咖啡因中毒死亡的報告。而他之所以每天都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只是為了能幫助提神。市場上提神、抗疲勞等功能飲料向來頗受人們歡迎,由于具有一些“功能”,功能飲料也備受人們追捧。功能飲料是什么?它含有什么特殊成分嗎?是否值得追捧?飲用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功能飲料的主要成分?
功能飲料的說法雖然很流行,在很多商品的宣傳和廣告中也經常會看到。但是,其實,我國目前并沒有有明確的功能飲料定義,我們很難說清楚究竟什么是功能飲料。現行的國家標準《飲料通則》(GB10789)里也只有“特殊用途飲料”的說法,即加入特定成分的適應所有或某些人群需要的液體飲料,主要包括運動飲料、營養素飲料、能量飲料、電解質飲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飲料。
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功能飲料其實是一類具有某種功能吃飲料,通常包括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等,常見的功能飲料中一般加入了維生素、葡萄糖、礦物質、咖啡因、電解質、賴氨酸,甚至牛磺酸等成分,常常宣稱有“激發能量”、“保持精神狀態”、“提高機體活力以及大腦運行能力”等功效。
如果我確實有需求,例如提神、熬夜,是否可以考慮選擇功能飲料?
目前市場上的功能飲料大多不含酒精,但含有咖啡因、維生素、牛磺酸及一些植物成分。從成分分析的角度來看,常見功能飲料所含的成分都是安全的。比如咖啡因,在很多食品中都有,跟咖啡和茶中的沒有區別,歐洲食品安全局等機構的評估顯示,只要適當食用是不用太擔心的。牛磺酸和葡萄糖丙酸內酯是人體內本來存在的物質,歐洲食品安全局等機構做過評估,都認為它們在能量飲料中的用量不產生安全問題。而其他的成分,維生素、糖等,更是常規的食品成分,更不會有什么安全風險。所以,適當飲用功能飲料并不會有什么安全問題。
比如,對于一些人來說,比如工作的白領,很多人由于工作需要,需要幫助提神、熬夜工作,喝一些提神、補充能量的功能飲料也是完全可以的,而具有這些功能的飲料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正常食用通常不會超標,適當喝喝不用太擔心。而對于運動員來說,由于運動量大,適當喝運動飲料或者電解質飲料也是完全可以,并不會有什么安全問題。
喝功能飲料應該注意的問題 ?
雖然功能飲料適當喝是安全的,但是,功能飲料多喝并沒有什么好處,甚至也會給健康帶來麻煩。在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你應當注意:
1.功能飲料含糖量高,不宜多喝
雖然說適當喝喝功能飲料并不會有什么安全問題,但是,多喝功能飲料并不會有什么好處,甚至還會帶來一些健康問題。功能飲料中往往都含有較多的糖,能量都不低,通常來說,一瓶500毫升功能飲料的糖含量通常在40克左右,多喝就會吃進去更多糖、攝入更多能量,若其他方面得不到控制,必會增加肥胖、齲齒等健康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指南建議,成人和兒童應將其每天的游離糖攝入降低至其總能量攝入的 10% 以下(約 50 克),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降低到 5%(約 25 克)以下。
通常來說,一瓶 500 毫升的功能飲料含糖量約為 40 克。這樣看來,基本上一瓶飲料中的糖就足夠一天的標準了,因此大家如果要喝,最好每天不超過這個量。
2.功能飲料中的咖啡因不容小覷,不宜猛喝
功能飲料中高含量的咖啡因也有一部分風險。功能飲料由于好喝,很容易多喝,容易引起咖啡因過量,而過多的咖啡因攝入會引起心悸、惡心、抽搐、精神異常等癥狀,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致命。目前已有多起因猛喝功能飲料而導致嚴重后果的病例,比如有一位健康的28歲男性在喝了7-8罐功能飲料并參加摩托車越野賽后發生了心跳驟停。所以,喝功能飲料一次性不要太多。
以一罐 500 毫升的紅牛為例,其中的咖啡因含量約為 80~100 毫克,如果不想影響睡眠的話,建議每天飲用不超過一罐。
3.不要盲目追求功能飲料
很多功能飲料都會宣稱自己各種各樣的功能,這讓很多人都以為它們很好、很有料,但是,這些功能提供的基礎是你需要。實際上,功能飲料是為了滿足某些特殊人群的需要的,比如運動飲料、電解質飲料通常是為了給運動員和一些高體力勞動者及時補充能量和電解質的,普通人就沒有必要喝;提神醒腦通常是給那些高強度工作的人們的,而對于普通人來說就完全沒有必要。所以,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功效而盲目喝功能飲料。
參考資料:
1.GBT 10789-2015 飲料通則
2.林太鳳, 鄭大威, 張淑芬, 等. 功能飲料中功能因子及其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 《食品工業科技》, 2013, 21.
3.李小滿,方元超,趙晉府.功能性飲料研究進展與應用前景. 廣州食品工業科技,2000, 1.
4.João Joaquim Breda, imageStephen Hugh Whiting, imageRicardo Encarnação1, et al. Energy drink consumption in Europe: a review of the risks, adverse health effects, and policy options to respond. Front. Public Health, 14 October 2014.
5.Adam J Berger and Kevin Alford. Cardiac arrest in a young man following excess consumption of caffeinated “energy drinks”. Med J Aust 2009; 190 (1): 41-43.
6.Deborah Cohen. The truth about sports drinks. BMJ, 2012, 345: e4737.
7.O'Brien MC, McCoy TP, Rhodes SD et al. Caffeinated cocktails: energy drink consumption, high-risk drinking, and alcohol-related consequen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cad Emerg Med. 2008 May;15(5):4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