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里會有亞硝酸鹽?健康吃火鍋的 7 個建議
時間:2021-12-23 11:10:00
原 創 : 范志紅
最近有條食品安全新聞,說是從自熱火鍋里檢出了亞硝酸鹽。
這條新聞并沒有引起食客太大的情緒反應。因為經過多年的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網友們都已經建立了“劑量決定毒性”的科學理性思維。
從題目當中就能知道,自熱火鍋中檢出亞硝酸鹽的數量比較有限。如果真的含量很高,就不會使用“檢出”這個詞匯了。檢出這個詞現在通常用在“能測出來,但沒超標”的情境下。
這次檢出的產品,最高的兩款亞硝酸鹽含量分別為 7.10mg/kg、7.95mg/kg。既沒有超過蔬菜加工品的標準,也沒有超過肉類加工品的標準。
按這個含量,要達到亞硝酸鹽食物中毒的數量,意味著至少要吃十幾公斤的自熱火鍋食物,顯而易見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吃自熱火鍋,可以繼續愉快地吃。
吃自熱火鍋的人可能還不算多,但吃普通火鍋的人很多。
有人問我:在普通火鍋里,會不會也有亞硝酸鹽問題呢?我早就聽說,火鍋湯里不僅有高嘌呤問題,還有亞硝酸鹽多的問題呢!
我查了一下文獻,發現有關火鍋的食品安全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火鍋底料中的罌粟堿等幾種生物堿的含量檢測,以及食品添加劑含量的檢測;
二是火鍋底料、火鍋蘸料中所使用的油是否安全合格,是否過度氧化;
三是火鍋底料中重金屬物質的溶出;
四是火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此外,也有關于火鍋烹調中的嘌呤變化研究。因為嘌呤不屬于有毒物質,和食品安全無關,只與需要關注嘌呤含量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和痛風患者有關。
罌粟堿之類成分,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劑成分,屬于人為故意添加所致,我們只能依賴監管部門嚴格檢測把關。火鍋底料和蘸料中的油脂質量,也和生產企業的自律有關,同時還涉及到儲藏條件和儲藏時間。如果時間過久,或儲藏溫度過高,則品質會不斷下降,氧化酸敗指標逐漸上升,風味也會變差。
但在添加大量重口味調料的時候,消費者可能吃不出來,從而攝入較多的氧化脂肪。
重金屬成分比較復雜,除了來自于底湯、底料和涮料,還來自于火鍋的容器,如銅鍋或陶罐。
有研究發現,用松茸、茶樹菇、香菇、金針菇等菌菇為主料熬煮制成的火鍋底湯中,5 小時后湯中的鎘含量有超標,但其他重金屬含量尚在安全范圍之內。
還有研究比較了紫銅、不銹鋼和陶瓷 3 種鍋體在長時間熬煮之后溶出重金屬的情況。發現用水煮時重金屬幾乎無溶出,但如果 6 小時熬煮酸菜,則紫銅鍋溶出了較多汞、鉛和少量的鎘、鎳和鉻;不銹鋼鍋溶出了較多鉛、鉻、鎳和少量鎘;陶瓷鍋則溶出了少量的汞,以及微量的鉛和鎘。研究者建議,在吃酸菜類火鍋的時候,用陶瓷鍋會相對安全一些,而且時間最好控制在 2 小時之內。
個人認為,具體風險與使用鍋體的產品質量關系較大,不可一概而論,但在熬煮酸性食物時的確要更加謹慎,不用金屬容器更好。
這里重點和大家討論一下火鍋里的亞硝酸鹽問題,再簡單說說嘌呤和其他問題。
亞硝酸鹽曾經是火鍋食物食品安全的一個重點隱患。總體而言,在 2010 年之后,由于我國的食品安全管理越來越規范,因為吃火鍋而發生亞硝酸鹽中毒的情況已經很少發生了。雖說如此,這個問題仍然值得我們關注。因為在長時間的煮制過程中,增加的亞硝酸鹽還可能與肉類、魚類、海鮮中溶出的胺類物質發生反應,合成亞硝胺類致癌物。
火鍋中的亞硝酸鹽是哪里來的?
火鍋不會憑空產生亞硝酸鹽,不是原料中帶進來的,就是從硝酸鹽轉化而來的。
因為亞硝酸鹽廣泛存在于多種食品中,包括蔬菜和肉類加工品。火鍋中有肉類,有海鮮,有蔬菜。因為亞硝酸鹽易溶于水,這些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就會隨著煮制跑到火鍋湯里。
1. 新鮮蔬菜
新鮮蔬菜的亞硝酸鹽含量非常低,通常會低于 4mg/kg。但葉類蔬菜和根莖類蔬菜當中都含有很多硝酸鹽。它們本身沒有毒性,但可以提供制造亞硝酸鹽的原料。
蔬菜采收之后,畢竟還要運輸、銷售,被餐飲企業購買之后,也不一定當天吃掉。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生蔬菜當中的亞硝酸鹽的含量會逐漸升高。即便在自己家里,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也會緩慢增加,比如從每公斤幾個毫克升高到十幾個毫克。何況,在很多餐飲店里,它們可能根本沒有放在冷藏條件下。不過,如果你取出蔬菜烹調的時候,看到蔬菜的狀態良好,沒有萎蔫、發黃、掉葉甚至水漬化(像是水泡過)的情況,那么亞硝酸鹽過高的風險還是微乎其微的。一旦到了掉葉乃至水漬化的狀態,亞硝酸鹽的含量就失控了,萬萬不可再吃!從這一點來說,火鍋店的蔬菜通常都做得比較好,能夠保證“賣相”,而家里的蔬菜反而有可能萎蔫掉葉了還舍不得扔 ...
不過,即便葉類和根莖類蔬菜看起來新鮮,其中所含的硝酸鹽在溶入火鍋湯之后,經過反復的翻滾煮制,也會有一部分轉變成亞硝酸鹽(中學化學課上就學過這個反應了)。大白菜和娃娃菜、各種綠葉菜、蘿卜這些涮鍋里的常見蔬菜,都屬于硝酸鹽豐富的食材。所以,煮過大量蔬菜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火鍋湯里的硝酸鹽含量是會逐漸上升的。
2. 經過加工的蔬菜
火鍋里也可能會放入一些酸菜、泡菜,干制的蘑菇木耳,乃至罐頭蔬菜和速凍蔬菜之類的蔬菜加工產品。按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蔬菜類加工產品的亞硝酸鹽含量應低于20mg/kg。比如泡菜、酸菜、鹽菜、醬菜、速凍蔬菜和蔬菜罐頭,都需要遵循這個標準。
合格的蔬菜加工品其實是相當安全的。經過焯燙、煮制等過程,原料當中的硝酸鹽含量已經降下來了,再產生大量亞硝酸鹽的風險極小。蔬菜干貨類要經過泡發,其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都會在泡發時大部分溶出,所以也沒有產生大量亞硝酸鹽的風險。
但是,餐館在供應酸菜、泡菜等發酵蔬菜時,如果自制產品的工藝不合格,有雜菌污染,也沒有達到 20 天以上的發酵時間,那么也非常容易引入過多的亞硝酸鹽。
3. 魚肉、海鮮等動物食材
肉類、魚類等新鮮食材當中也是天然含有亞硝酸鹽的。不過也很低,每公斤中也就幾個毫克的水平。但是不新鮮的魚蝦,以及各種肉類加工品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就要高多了。
比如香腸、火腿、培根、午餐肉等,哪個都會含有亞硝酸鹽,我國許可的殘留量是 30-70mg/kg(因具體產品而異,有些國家甚至放寬到100mg/kg)。這可比自熱火鍋里測出的含量高多了。你還要不要吃呢?在餐館吃涮鍋的時候,要特別小心觀察一下,涮的肉類是否添加亞硝酸鈉腌制。
有些店家為了讓肉類不容易腐敗,涮熟之后呈現粉紅色,賣相好,以及吃起來有火腿風味,有可能添加亞硝酸鈉腌制。為了讓肉類變嫩,使用嫩肉粉處理肉類,而嫩肉粉產品中也有可能添加了亞硝酸鈉。這些腌制時添加的亞硝酸鈉都可能從肉中溶出跑到湯里。
甘肅省疾控中心有文獻報告,對 24 個城鄉火鍋店的 45 鍋火鍋湯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亞硝酸鹽的檢出率為 74.4%。比較頭湯(剛開始吃時的湯)和尾湯(進食結束時的湯)中的含量,發現在尾湯里的亞硝酸鹽含量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幅度最高的可達頭湯的 116 倍。頭湯的含量平均值是 1.4mgkg,最高是 4.0 mg/kg,是相當安全的;尾湯的亞硝酸鹽含量平均值是 5.1mg/kg,總體不高;但最大值是 58mg/kg,這個濃度已經令人擔心了,不適合再喝。
4. 其他來源
此外,火鍋底料中也自帶少量亞硝酸鹽,不過其含量通常都符合國家標準。火鍋調料中,添加的韭菜花、蔥花、香菜碎等,如果原料不新鮮,都可能引入少量的亞硝酸鹽。不過,畢竟吃的總量不多,基本上不用擔心中毒風險。
順便說一句,亞硝酸鹽屬于有毒物質,但并不是劇毒物質。如果是劇毒物質,幾個毫克就能要人命,比如砒霜,比如黃曲霉毒素,比如米酵菌酸等。亞硝酸鹽呢,要一次吃進去上百毫克才有可能出現中毒反應。
再說說火鍋里的嘌呤問題
湯里不會憑空產生嘌呤,是湯底中含有嘌呤,或者是食材中的嘌呤溶出來跑到了湯里。
火鍋湯中的嘌呤含量,可能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
(1)用了什么湯底
用海鮮湯底、肉湯湯底,那么其中的嘌呤含量就比較高。如果用白水作為湯底,那么剛開始吃的時候,湯里的嘌呤含量會很低。
(2)加入了多少魚肉海鮮
如果只是涮青菜,是不會產生很多嘌呤的。即便涮蘑菇,也不會有很多嘌呤,因為鮮蘑菇中的嘌呤含量比肉類還要低,所謂蘑菇高嘌呤的說法是來源于干蘑菇的數據。誰會吃那么多干蘑菇呢?水發后含量就會大大降低。
隨著涮入魚、蝦、肉類,湯里的嘌呤含量會不斷上升。開始在湯里涮肉之后,肉中的嘌呤含量會下降。但隨著湯越來越濃,嘌呤含量越來越高,到后來,湯里的含量甚至會超過肉里的含量。這時候,涮過的肉中嘌呤含量完全不會下降。甚至在湯里涮的蔬菜,也因為湯里的嘌呤進入到菜里,嘌呤含量變得更高......
(3)湯的煮制時間和濃縮情況
如果加水較多,湯就會被稀釋。如果加料多、加水少,湯里的含量就會升高。
結合營養問題一起考慮,要想安全又健康地吃火鍋,有幾個要點需要注意:
(1)涮鍋的時間別太長。時間越長,蔬菜中部分硝酸鹽變成亞硝酸鹽的風險就越大,溶出重金屬的風險也越大。1 小時之內吃完最好。
(2)控制魚肉類的總量不要過多,魚肉類和蔬菜類的比例以 1:1 到 1:2 為好。這樣既能獲取足夠的維生素 C 和抗氧化物質,有利于減少亞硝胺類致癌物形成,又能保持營養平衡。特別是吃自熱火鍋時,因為其中的蔬菜非常有限,也不夠新鮮,最好還是自己配上一些水靈靈的綠葉蔬菜,或加兩個番茄。這樣既沒有亞硝酸鹽的擔心,又能增加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改善營養平衡。
(3)煮蔬菜的時間不要太長,要及時撈出食用,以免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過度損失。
(4)在湯已經含有大量脂肪的情況下,再放入蔬菜,可能會裹挾湯表面上的脂肪。所以不妨把表
面的浮油撇去再加入蔬菜。
(5)注意各種食材的新鮮度,也要注意肉類食材是否添加了亞硝酸鈉。添加亞硝酸鈉后的肉類,涮熟之后會呈現粉紅色,而不是淺褐色或白色。
(6)最好選擇清湯鍋,鹽和脂肪的起始含量較低。
(7)注意火鍋底料和蘸料的新鮮度。如果感覺味道不新鮮,下次就不要再吃這家店啦。
如果需要控制血尿酸水平,那么就要少涮些魚肉海鮮,更要避免喝久涮的火鍋湯。想喝湯的話,就在嘌呤含量還沒有上升之前早點喝。想吃肉,也要在剛開始涮的時候吃,這時涮了之后的肉嘌呤含量還能少一些。不妨多吃蔬菜少吃肉。
最后,有一個研究結果值得提一下。有研究發現,晚上吃一頓火鍋之后,受試者血漿中的皮質醇水平會顯著上升,可能會對第二天的壓力激素水平有影響。這提示我們,吃火鍋一時爽,但第二天可能會更加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