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免费成人,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快速導航

您的位置:首頁 - 科普傳播 > - 內容詳情

科普傳播

這些高糖菜肴你也經常吃嗎?控糖減肥的人要小心了

 時間:2024-03-04 18:54:10    
原創:范志紅
 
  最近我發現了一個趨勢——餐飲食品中,加糖越來越多了。不論是去餐館吃飯,還是去食堂吃飯,都有同樣的潮流。
 
  有個廚師也告訴我,最近他的同行們越來越喜歡在菜里放糖了。因為不管什么菜系,好像只要在咸味的菜肴里加點糖,味道就更加醇厚,食客更加歡迎。
 
  的確,想想那些當下最受歡迎的菜,大多數都是要加不少糖的。此前北方放很多鹽的習慣傳到了江南,現在江南放很多糖的風氣又傳到了北方……
 
  糖醋排骨,糖醋里脊,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糖醋魚,鍋包肉,可樂雞,紅燒肉,咕咾肉,荔枝肉,西湖醋魚,番茄炒蛋,燒茄子,照燒雞排,泰式雞丸,奧爾良烤翅……總有一款是你喜歡的。
 
  烤雞、烤肉的時候,腌制時往往也會加糖。這樣烤出來味道濃,顏色重,更誘人。
 
  做泡菜、醬菜的時候,加了糖,同樣多的鹽就不顯得那么咸,然后就會吃得更多。
 
  當菜肴需要配著醬吃的時候,甜面醬、番茄沙司、梅子醬……這些帶甜味的醬永遠是大受歡迎的。
 
  蛋黃醬、千島醬、蜜汁芥末醬、沙茶醬等也都是帶點甜味的。
 
  韓式的泡菜和海苔,日式的海藻,還有日韓風格的土豆泥,都是甜的。
 
  您不妨想一想 :自己有沒有對這些美食情有獨鐘?日常喜歡吃哪一款呢?
 
  要吃出比較明顯的甜味,加糖量至少是 5%。如果甜味比較濃,加糖量甚至可能超過 10%,那么吃100 克的菜(飯碗半碗),就要吃進去 10 克糖。我吃過的最甜的菜,加糖量高達 16%,甜得沒法入口。 
 
  最近,主食也被糖攻陷了。某些品牌的面點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其中放了糖。
 
  雜糧饅頭是甜的,小窩頭是甜的,果仁紅豆卷是甜的,玉米餅也是甜的。淡淡的甜味,尤其會讓人放松警惕,認為它只是一款健康的主食,感覺不到它其實已經很接近甜食。
 
  我之所以知道有多少糖,是因為我當年做過面點的實驗,包括窩頭、饅頭和面包。5% 的糖不能提供令人滿意的甜味,而 8% 的糖則大受歡迎,認為淡甜可口。餅干點心之類食品,要有「正常」的甜味,就得加到 15% ~ 20% 的糖。
 
  在飲料、零食、糕點流行減糖、無糖的同時,菜肴和主食當中卻在大量放糖。這件事情令人憂慮。特別是對那些經常宴飲、經常買外賣、經常買主食的人來說,每天從餐飲產品里吃進去很多糖,實在不是一個好事情。
 
  醬油里有糖,料酒里也有糖。但加一勺料酒、兩勺醬油,糖的總量還是很有限的,無需恐懼。廚師大勺額外加糖才是最可怕的。每天如果吃 300 克加糖的菜,再加上 200 克加糖的淡甜主食(熟重),就能「輕松」吃進去至少 30 克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世界衛生組織都提出,一天最好把添加糖控制在 25 克之內,最多不能超過50 克。現在有了加糖的菜,25 克的份額已經超了。就更不能再喝飲料、吃甜食了。100 克酸奶就是 8克糖,再加上一個面包和一份冰淇淋,50 克的限額也要爆了。
 
菜肴大面積「增糖」,害處真的很多。
 
  首先,引入了添加糖,增加了血糖控制的負擔。有些糖尿病人告訴我,在外就餐的時候,即便不吃主食,血糖也升得很厲害。一方面,菜里有少量土豆芋頭之類的含淀粉食材,再加上添加的糖,加起來就好幾十克碳水化合物了。而且宴飲通常是馬拉松就餐,餐后無法及時站起來走動。飯局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沒有運動消耗,血糖就會沒遮沒攔地瘋狂躥升,而且居高不下。
 
  第二,增加了食物的熱量,卻沒有增加維生素、礦物質的量,降低了食物的營養素密度。很多人在喝酸奶的時候都恐懼添加糖,吃菜的時候卻很少注意里面加了多少糖。
 
  第三,增加鹽的攝入量。加糖之后,人對咸味的感知能力就會下降。所以那些甜咸口的菜肴,含鹽量會比沒加糖的菜更高。吃了大量糖 + 大量鹽的東西,飯后會更容易覺得渴,這事不能讓味精來背鍋。
 
  第四,會促進美拉德反應,增加促炎物質。美拉德反應的反應物是蛋白質氨基酸帶來的氨基,加上糖帶來的羰基(或脂肪氧化產物帶來的羰基)。高蛋白質的食物加糖腌制之后,羰基反應物增加,會促進美拉德反應,在產生更濃褐色、更多香氣的同時,還會產生更多的丙烯酰胺和 AGEs(晚期糖基化末端產物),它們都是促炎成分。 
 
  第五,菜肴味道太濃了,就會很「下飯」,多配白米飯白饅頭才好吃。于是又會增加總的熱量攝入。
 
  第六,使食客對自然風味的感知能力下降,口味變得更重。其實,新鮮蔬菜中含有 2% ~ 5% 的糖,即便不放糖,本身也是淡甜的。但現在大部分人的舌頭已經被大量的糖和鹽鈍化,吃不出天然風味了。
 
  有人問 :我用糖醇和其他甜味劑來替代糖做菜,是不是就能解決問題?
 
  答案是 :并不能。
 
  一方面,用糖醇類做菜不能增香增色,因為糖醇不能發生美拉德反應。
 
  另一方面,糖醇吃多了也未必好。此前有過研究結果,赤蘚糖醇吃多了會強烈增加血栓風險。過多的糖醇還會促進腹瀉,擾亂腸道菌群平衡。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發布報告說,甜味劑不能幫助預防肥胖和慢性病。不要期待用什么神奇的東西解決嗜甜有害的問題。
 
  所以,以后在點菜時,要像要求減鹽、減油一樣,要求少放糖或不放糖。大家一起努力,改變嗜甜口味,剎住這股菜肴越來越甜的風氣!
 
 

分享到: 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西青区| 临沭县| 普宁市| 孟州市| 阳泉市| 陇南市| 陇西县| 夏河县| 奎屯市| 嘉祥县| 高州市| 根河市| 蒲江县| 周宁县| 奉新县| 双柏县| 忻州市| 通渭县| 灵石县| 福安市| 阿城市| 兰考县| 舟山市| 桃园市| 巴林左旗| 林甸县| 镶黄旗| 廉江市| 枞阳县| 东港市| 中山市| 石门县| 会泽县| 遵化市| 永昌县| 菏泽市| 安徽省| 万年县| 朝阳市|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