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又上熱搜,這次是幽門螺桿菌
時間:2024-11-10 08:42:44
原創:鐘凱
“超加工食品”又上熱搜了,這次是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風險。我查找了論文原文,是今年月發表的,作者來自伊朗醫科大學。這個研究是“病例對照研究”,聽起來可信度較高。他們研究分析了150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和302名健康者的飲食數據,發現超加工食品吃得越多,感染幽門螺桿菌概率越高,最高可增加2.17倍。

由于超加工概念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邏輯漏洞,因此這類研究都不靠譜,哪怕發表在頂級期刊,或者由專家團隊做的研究。那么上述研究結果又是怎么來的呢?
先了解一下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特征。根據《中國居民家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家共識(2021年)》:家庭內傳播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方式,但家庭成員的感染風險與家庭生活習慣、種族、衛生情況、社會經濟狀況和家庭規模等有關,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家庭差異較大。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fsn3.4152
簡單講,家庭經濟條件差、衛生意識差、衛生習慣差,這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最明確的高風險因素。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最高的地區一直是西藏,顯然跟超加工沒啥關系吧?
前面提到的研究是如何做的呢?他們的對照組是從未感染的人,病例組是感染且從未治療過的人。此外,他們考慮了性別、年齡、是否吸煙、是否飲酒、身體活動等因素,偏偏不考慮家庭生活習慣和社會經濟狀況(家庭收入)。
這么明顯的干擾因素為啥不考慮呢?我猜啊,因為一旦排除這個真正的元兇,就沒有超加工啥事了。真正的決定性因素是錢。窮人生存環境和衛生條件差,更容易感染,且不去醫治。越窮越要吃超加工食品,因為工業化生產更有價格優勢。
另外,論文還有個數據很有意思,病例組平均BMI超過28,而對照組平均BMI是24多一點。是不是和美國窮人胖,富人瘦一個道理?我之前曾說過,超加工是“垃圾食品”的替身,能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