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歲會幼害童人喝害現己擠!羊奶得布病,盲目追求“純天然”只會害人害己
時間:2020-09-09 09:34:00
最近幾年,經常在一些街上、小區周圍經??吹竭@樣的場景:有人拉著一頭?;蛘咭恢簧窖颍?賣現擠牛/ 羊奶……它們后面往往都排著長隊,因為都覺得現擠的奶、純天然,更健康。
然而,近日陜西西安,2 歲幼童喝街頭現擠羊奶后發熱4 天,出皮疹3 天,最終被確診為“布病”。
到底什么是布???生鮮奶為什么不能喝?我們喜歡的“純天然”到底埋了什么坑?
1. 為什么喝現擠羊奶會得布???
布病是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的簡稱, 這是一種由布魯氏桿菌(Brucella)侵入人體而導致的一種傳染性疾病。
布魯氏菌一般寄生在牛、羊、狗、豬等動物體內,所以,患病的羊、牛等動物是布病的主要傳染源。人類也很容易被這些感染的動物傳染。
喝生羊奶之所以會傳染布病,和它不殺菌有關。“生鮮奶”通常也叫生鮮乳(Raw Milk),是指沒有經過殺菌等工藝處理的原奶。
由于“生鮮奶”營養豐富,在環境中,有大量的細菌對它虎視眈眈。比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假單胞菌、真菌等,以及源于動物體的布魯氏桿菌、結核桿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等,都可能污染我們的生鮮奶。
因此,如果“生鮮奶”殺菌不充分,而你又直接喝了,就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傳播,布魯氏菌病就是非常常見的一種。
如果牛羊感染了布魯氏菌,而我們又喝了這種奶,就可能得布病。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聯合國糧農組織 /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現在人們感染布魯氏菌的主要途徑還是未經過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和未煮熟的肉制品。
2. 布魯氏菌病有多大危害?
全世界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已有 160 多個地區都存在布魯氏菌病的感染,全球每年有 500 萬人感染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的潛伏期一般為五至六十天,但也可能長至數月。
治療布魯氏菌病的一大困難就是:布魯氏菌病沒有特定的病癥。
布魯氏菌病通常會出現很多跟流行性感冒相似的癥狀。人一旦感染,就會長期有發熱、多汗、頭疼、背痛等癥狀,非常像感冒;嚴重的還會出現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問題。所以,經常會被誤診為感冒,而被誤診就會耽誤病情。
但人感染布魯氏菌病后,如不及時治療,就很容易由急性轉為難治的慢性布病,導致全身多個器官系統的損害,反復發作,甚至可能遷延數年、終身不愈,直至成為殘疾。孕婦如果感染布魯氏菌病還可能導致流產、死胎。
3. 現擠牛 / 羊奶的營養不會更好你冒著生命危險去喝了現擠牛 / 羊奶,無非是沖著它純天然的,會覺得生鮮奶沒有經過處理, 營養價值更高。
但是,科學家對比生鮮奶和經過加熱殺菌的牛奶后發現,“生鮮奶”的營養價值并不會更好, 與經過加熱殺菌的純奶相比,他們二者在營養及人體健康功能方面并沒有顯著性差異。
延伸閱讀:常溫奶 VS 鮮奶,到底給孩子喝哪種奶比較好?
4. 牛奶要加熱消毒才能放心喝
其實,剛擠出來的牛(羊)奶不能直接飲用的, 都需要進行殺菌后才能喝。我們現在市售的牛奶都需要經過殺菌處理,
殺菌方式通常有三種:
低溫巴氏殺菌法,牛奶被加熱到 63℃ -65℃ 并維持 30 分鐘;
高溫短時巴氏殺菌法,殺菌條件為 72-76℃維持 15 秒(或者 80-85℃維持 10-15 秒);超高溫瞬時殺菌法,在 132℃殺菌 2-4 秒。各生產企業對溫度和時間的控制略有差異。
前兩種方法都稱作巴氏殺菌,生產出的牛奶就是巴氏奶,俗稱“鮮奶”。第三種方法簡稱為超高溫殺菌(UHT),常被稱為“常溫奶”。總的來說,現擠“生鮮奶”沒有經過任何消毒處理,存在很大食品安全隱患,建議大家不要直接喝。
5.“純天然”三個字可能有毒
生牛奶之所以受歡迎,無非是“純天然”三個字讓人覺得更健康。但“純天然”三個字其實“有毒”,很多食品正是靠著這個幌子在害人。
(1)土榨油
很多人去農村都要帶幾壺。其實,土榨油的“土”是指傳統土法手工煉油。
但采用傳統方法,最大的問題是,設備和工藝落后, 通常不可能有配套的原油精煉設備,很多雜質都無法去除。
比如:水、機械雜質(粉塵)、膠質(磷脂、蛋白質、糖類)、游離脂肪酸、色素、烴類、金屬化合物,還可能含有砷、汞等有毒重金屬和殘留農藥。
正因為這些沒有精煉過的原油存在如此多的健康風險,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規定:未經精煉的植物原油不能直接食用,只能作為成品油原料。
大家千萬不要迷信土榨油,一定要在正規超市或者網店購買品牌食用油。
(2)山泉水
山泉水,因為來自大自然,而且傳說富含鈣、鉀、鎂、鈉、鍶、偏硅酸等礦物質鹽,也深受人們喜愛。不過,山泉水其實可能有安全隱患。
山泉水雖然的確含有一些礦物質,但是你要拿它來補充礦物質,就有點難為它了。
拿最常見的鈣來說,推薦每天攝入量是 800毫克。而山泉水每升的含鈣量是也就 20 毫克,靠喝它來補鈣,意味著你每天要喝 40 升水才能補足。如果純粹為了補充礦物質,還不如吃青菜。而且,山泉水都是沒有經過消毒處理的,很容易含有大量的細菌和雜質,如果直接飲用是很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的。
(3)野菜
吃野菜也成為了一種潮流,但其實危機四伏。實際上,很多野生蔬菜是有毒的,他們可能還有多種生物堿、皂甙等植物毒素,尤其是有些不常見的野菜,盲目買著吃反而可能帶來更大的安全風險。
前幾年就有媒體報道北京昌平的三口之家, 女主人自己種菜,但卻搞不清楚自己種的品種,結果種了一種民間俗稱“甜茄”(學名“龍葵”)的野菜,而讓一家三口都中毒入院。
(4)自釀葡萄酒
自釀葡萄酒雖然新潮,但同樣存在風險。它最大的問題在于可能的雜菌污染。
工業生產的葡萄酒在釀造過程中滅菌的操作要求很嚴格。
而自釀葡萄酒滅菌條件難以控制,很可能混入雜菌,會破壞葡萄酒的正常發酵,影響酒的口感。
如果滅菌不徹底,雜菌很可能在里面生長, 從而產生有毒物質。
自釀葡萄酒往往也受技術條件、知識水平的影響,面臨甲醇更高的風險,甲醇在人體內會被轉化為具有強烈毒性的甲醛。所以,千萬不要迷信自釀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