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里有無數微塑料,那海鮮還能吃嗎?終于有點科信數據了
時間:2020-11-19 13:44:00
原 創 :云無心
終于微塑料已經成了整個地球的環境公害。有大量的研究報道了微塑料的發現,甚至是食鹽中都能發現它們的存在。
海洋是微塑料的最終“集結地”,不同來源的數據不盡相同,但都說明一件事情:海水里的微塑料,就像天上的星辰,數不勝數。
關于微塑料的研究有一些年頭了,不過到目前,大多數的研究還是停留在發現和檢測微塑料方面。至于它們對于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研究還相當有限。
有一些研究探索微塑料對水生動物的影響。大致上說,尺寸足夠小的微塑料顆粒能夠吸附一些有毒有害物質以及致病微生物,也能夠進入海虹、牡蠣等低等生物的體內,從而影響它們的生長。有一項研究發現,微塑料表面成為了致病微生物的載體,天長日久就能促進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出現和傳播。在微塑料表面,抗菌素抗性細菌的濃度是周圍水中的 5000 倍。當這些微塑料被動物攝入,就可能誘發疾病。
這對于生態和海產養殖行業是一種危害,或者至少說是不利的。
不過很多人更關心的是:吃這些海產品,會影響健康嗎?
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之前的很多說法也都是一種“往壞了考慮”的推測——面對一種新出現的現象或者事物,這樣的思考邏輯是合理的。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用證據去驗證那些推測, 從而給出“更接近事實”的結論。
最近有兩項研究在這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向是中國幾家機構所做的研究,發表在今天3 月份的《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上。這項研究考察了一處已經密集運營了幾十年的水產養殖場,沉積物中的微塑料主要是纖維素聚合物以及聚丙烯,濃度在 51-88 塊/ 公斤的范圍, 尺寸在 0.5 到 2 毫米之間。研究結果顯示,各種養殖的海產品中都有微塑料的存在,不過數量不多, 每個個體中只有一兩個。考慮到在動物體內積累的量有限,研究者認為食用這些海產品不會帶來健康風險,這些微塑料對于商業養殖的影響沒有之前推測的那么大。
另一項德國學者的研究發表在今年 7 月份的《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上。研究中在歐洲海鱸的飼料中加入了熒光染料標記的微塑料顆粒,顆粒大小在 1-5 微米的范圍。連續喂養 16 周之后,通過手動熒光顯微鏡計數,得出每克魚肉中的微塑料含量在 0.36±0.28 個。這個量,相當于魚每吞下近 2 千萬個微塑料,才會有一個轉移到魚肉中。
這兩項研究,都是針對特定海產物種、特定微塑料而得出的結論,并不見得能代表所有的海產品和其他特征的微塑料情況。它們的意義在于,對深入全面地探索和認識微塑料對海產品本身以及人類健康的影響,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法和一些具體數據。